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

參加善緣慈善會之會後感想


馬斯洛說,人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,就是:「維持生命、安全和穩妥、歸屬和被愛、被尊敬和自我尊敬、還有自我實現」,維持生命聽起來何其容易,似乎是有工作收入就得以維持生命之延續。截至99年第一季依內政部統計處台灣地區共有103,330戶屬於低收入戶,自內政部從民國81 年統計數字43,780戶相較,成長比率高達136%。隨著台灣經濟不斷成長,似乎有愈多的人被社會所遺忘,就在731日跟隨媽媽參加善緣慈善會中區年中聚會,對於作善事似乎又有了一種不同的感受。

 

一直以來台灣社福制度並不完善,隨著經濟發展二極化,愈來愈多難以想像的艱苦人出現,對於視而不見的我們,就像拿一塊破布將瘤物蓋起來,整體社會看似美滿、幸福實則敗絮其內。我們賴以相信的社福制度就像一塊破布並不完善,不僅令我們遮蔽雙眼看不清事實,更會造成最深層之社會問題。立法及執法機關並未完善社工薪資、福利制度,且各地區社工人員負荷案件甚多,近年來新聞不時報導家庭悲劇而不見社工即時處理,亦常有警方和社工單位相互指責的情況,我們豈知每位社工所須背負弱勢家庭的負面壓力,及高度的人身安全風險?就在我們對此類社會新聞漠不關心,或走馬看花的心情下,也漸漸地流失了我們對人真誠的關懷,和忽略本身具有幫助他人的能力

 

就在參加善緣慈善會後,深刻地感受到善緣慈善會以其中心思想:「募心不募錢、施暖不施憐、隨力並隨緣、行動勝語言、修行在當前」,而推動民間的慈善事業,在現今台灣社福制度無法及時改善,社會底層問題愈趨嚴重之情況下,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。善緣慈善會與台北、台中及高雄社會局長期合作,凡社會局(處)礙於法令限制,致輔導個案每月補助金額尚有缺額的弱勢家庭,皆由社會局(處)主導並介紹給慈善會,善緣慈善會成員則對之輔以金錢及心靈關懷,長期固定時間關懷,將社會力量集中,秉持以家庭關懷家庭的模式,讓關懷戶由心感受到溫暖,從而能夠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。實事上,在協助弱勢家庭的過程中,卻有關懷戶反倒讓我感受到不同的人生態度。

 

有一次與媽媽、妹妹一同去關懷一戶因病幾乎全瞎的男主人,他本為家庭經濟支柱,卻因眼疾及醫藥費整個家庭陷入經濟危機。關懷過程中,完全聽不到他對眼瞎的抱怨,反倒樂觀面對,努力學習面對漆黑的未來,獨立料理三餐不讓外出工作的老婆擔心。就在媽媽遞給他關懷金錢時,他卻心懷感恩且不好意思地直說謝謝,頓時間心頭一震,這位關懷戶是多麼地樂觀且勇敢面對人生!如果是我,我有辦法如此地勇敢嗎?自從參與善緣慈善會,家人與關懷戶彼此間似乎都多了正向的力量,也因善緣慈善會的成立,讓媽媽從小教導我們人生應秉持感恩且樂觀的心態得以實現。

筆者:妙化  發表日期:2010/8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