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

100年度高雄區分會年度會議

關懷慰訪的工作準備

訪談基本原則

1.  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:自己喜歡的態度、語氣、行為,就由自己表現出來與案家接觸。不喜歡就不要加在案家身上。

2.   向個案學習的開始:每個家庭的故事都不同,案家顯現自己的生命歷程,不同生命樣態的學習,讓我們低頭貼近生命。

3.   助人意願的自我支持:對與人互動的熱愛,及親和、真摯的助人意願,是給自己最大的力量,是愛的實踐。


訪視前的準備

1.   關懷員的自我認識:人格特質、態度、情緒管理、限制、價值等。

2.   案家資料的了解:知道案家的相關資料,例如姓名,家庭型態,生活事件喜好、需求等。

3.   想像可能發生的情境:透過成員分享或搜集多方面的常識,以回應與案家會談的情境,亦是與案家互相學習的啟程。

4.   訪視時間的安排:方式以家庭關懷為主,安排案家方便的時間進入,訪員可與案家訂出關懷時間。訪談時間以30~40分為佳。


訪視會談的方法

1.     訪員的態度要先熱情積極:
要與案家建立良好關係,開場白很重要,訪員需先熱情介紹自己,讓案家知道訪員是積極真情的態度,前來關懷案家,使會談有生氣。

2.     友善的方式開始:

收集進入案家優點面的資訊,如家裡打掃整潔、人很親切、孩子很懂事等等,從生活面切入關懷。而不是一味詢問。

3.     專注及傾聽:

專注及傾聽是對受訪者最好的鼓勵,專注有二部份,生理專注,包括姿勢、眼神、距離、接觸、表情、態度等,及心理專注,包括適時的反應、瞭解與澄清。

4.     尊重、接納受訪家庭的不同意見:

受訪者有其尊嚴及價值觀,是為獨立的個體,訪源需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及想法,不評斷案家。從案家的自我敘說中、看到案家的優勢,予以肯定及支持。對於案家的問題是與一起討論,或建議,案家對自己的問題有其自主及選擇,不過度干預或將問題背在訪員自己身上。

5.     真誠分享自己與案家互動:

訪員與案家建立在平等對待的關係,不是問題的解決者,而是案家的友伴資源,所以與案家建立良好關係後,案家也會對訪員感到興趣,訪員可以[真誠分享自己的生活面,促進對談的平等。只是訪員的分享程度自我要拿捏,免得案家對訪員有過高期待或者變成訪員是會談的主角。

6.     適時的反應及情緒支持:

對於案家訪談中,案家的言行舉止想法,訪員聽到有任何優勢及優點的,可隨時具體回饋給案主,支持其努力生活的力量,增能案家。藉由訪員的瞭解、支持、接納,促進關係的陪伴。

7.     澄清不一致、矛盾的事實:

訪談中會出現不一致及矛盾的訊息,主要是來自受訪的擔心或心理壓抑,例如金錢補助說法不一,案家可能擔心不能再獲得補助。澄清事實的時機是在與受訪者建立良好關係,對訪員有信任時。還有訪員以開放的態度,能理解案家的不一致,不評斷案家時。

8.     發問時多用開放式問句:

例如「最近過得怎樣?」比「最近過得好不好?」第一句,可以讓案家表達較多意見。若在初次訪談時,案家個性保守,不擅表達,可以用「是否」詢問或「選擇句」,待關係建立起時,再以開放句詢問。

9.     獲得保密:

因為訪員的關懷,案家將問題及生活事件全告訴訪員,其希望隱私可獲得保密,不願意讓鄰居或社區人知道。所以對於訪談過程,要像案主說明會保密的立場。讓案主在訪談中有安全感。


訪視結束的方法:

1.   特殊情況結束:案家無人、受訪者臨時有事,心不在焉、尊重隱私不適合訪談等等。

2.   整理談話的內容:訪員回饋案家訪談的收穫,及肯定案主會談中的所看到的正向行為或想法。

3.   約定下次關懷時間:良好的關懷關係,會讓案家與訪員有繼續互動的維持,約定下次時間,表示與案家陪伴的重視。


~高雄蔡社工督導